“文韻蓁巷·煥新BOX”空調外機美化創(chuàng)意設計競賽獲獎作品展示
競賽背景
新街口街道聯(lián)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啟動“特色文化街巷改造計劃”,對蓁巷道路展開整體改造美化。
本次“文蘊蓁巷·煥新BOX”設計競賽聚焦校門周邊商戶空調外機雜亂問題,面向全校學生征集兼具文化性、功能性與經濟性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案,以空調外機的“小改造”實現(xiàn)街巷形象的“大提升”,打造“展現(xiàn)東大精神、融合城市文脈”的街巷新名片。
在方案征集、評委評選后,最終形成了一、二、三等獎共六項方案,讓我們來一睹它們的風采。
競賽主題
本次競賽主題為“融·序·韻”,具體為:
融:融合東南大學百年建筑文化基因與改造后街巷空間特質;
序:通過系統(tǒng)性設計建立視覺秩序,解決空調外機雜亂問題;
韻:以創(chuàng)新手法傳遞科技與人文共生的設計哲學。
一等獎作品
古韻今承·蓁情巷遇
設計者:蔡鐏鍠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設計靈感與古韻傳承:空調外機罩設計靈感源自南京傳統(tǒng)云錦龜背紋,紋樣承載著南京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傳承。我們將龜背紋的手工肌理在罩面上重現(xiàn)并融入現(xiàn)代藝術元素:通過磁吸兼掛鉤式金屬條作為圖案裝飾,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和諧共存,,讓古韻在現(xiàn)代生活中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材質工藝與今承創(chuàng)新:在材質上挑選了輕質鋁合金,整個框體采用榫卯搭接,傳達文化環(huán)保二元理念。引入模塊化設計讓使用者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像拼圖一樣靈活地組合和調整形成四宮格裝置,引入垂直綠化系統(tǒng),做到生態(tài)共生,回應綠色蓁巷理念。
互動照明與蓁情交流:結合街道、校園標志、商鋪品牌及燈光藝術,打造了一個光影綠色互動裝置,不僅為行人提供照明,互動機會,讓社區(qū)充滿生機與活力,讓蓁巷充滿人情味。
品牌社區(qū)與巷遇活力:在燈光的映襯下,蓁巷-東大品牌(大禮堂、六朝松)的元素融入其中,為古老的社區(qū)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設計,讓品牌與社區(qū)居民之間建立起強烈的情感認同,共同迎接充滿青春活力與科技發(fā)展的新時代。
二等獎作品
東大筑影·光語立方
設計者:賈雨琪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設計以光影疊印為靈感,構建可閱讀的建筑文化裝置,給予東大·蓁巷一個文化展示的平臺。
模塊構造:裝置主體由可批量搭建的金屬穿孔板罩與其上的鋁合金嵌槽平臺組成。標準化構件體系確保低成本快速復制,可拆卸連接實現(xiàn)全生命周期綠色更新。
文化表達:立牌部分采用可拆卸2mm金屬板,其紋樣提取自東大歷史建筑:大禮堂、南大門、中大院和梅庵書苑;立面通過切片轉譯形成光影過濾器——日間天光散射,夜間由LED線性燈條照亮,實現(xiàn)"凝固的校史在立面上流淌"的詩意表達。
社區(qū)互動:二維碼掃描觸發(fā)AR建筑解說,使靜態(tài)裝置成為連接過往與未來的時空媒介。塑造兼具歷史記憶承載與社區(qū)活力激發(fā)的“光語立方”。
蓁蓁巷陌,莘莘英才
設計者:鄒海宇李軍麗王鴻汝鄒盈盈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蓁蓁”意為草木繁茂,象征生機勃勃的景象;“莘莘”意為“眾多”,強調人才濟濟、群英薈萃之態(tài)。設計以展示蓁巷文化氛圍與東南大學學府氣質為出發(fā)點,突出以高校師生為代表的“活力、積極、友善”的群體精神氣質,以及蓁巷周邊典雅、繁盛的社區(qū)氛圍。
設計亮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活用東大文化元素。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qū)的建筑群承載著百年學府的厚重歷史與精神,大禮堂、南門、梅庵與中大院,四者交相輝映,既是校園空間的地標,更是文化記憶的豐碑。此外,梧桐樹作為東大和蓁巷的“靈魂”,不僅為整個校區(qū)環(huán)境增添獨一無二的唯美氣質,更是師生居民們美好記憶的物質載體。因此,將東大建筑、梧桐秋葉與人群的意向結合,展現(xiàn)歷史文化與市井生活的雙重敘事。
二,以“打卡+掃碼”形式帶動人群參與互動。外正面設計人形打卡立牌,可供師生、居民和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增添蓁巷的活力。而楓葉圖案上則印有記錄東大和蓁巷歷史文化等信息的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了解東大與蓁巷,從而進一步擴大東大與蓁巷文化的宣傳力。此外,部分外機上面提供放置各種物品的空間,豐富使用場景。
三,和諧融入改造立面。改造立面以綠色豎條格柵為主,為呼應“東大綠”,外機主體以“東大黃”為主色,建筑圖案為“東大綠”,楓葉和人形立牌為橙紅色。為呼應豎條格柵,外機正面和右側面也采用格柵形式,使整個街巷風格統(tǒng)一。
四,四種樣式的界面設計可以隨空調的實際尺寸靈活調整。鋁合金材質保證結構的穩(wěn)固,其強度高、散熱性好、自潔性強,外觀美觀,適合南京的氣候條件和城市環(huán)境。
三等獎作品
梧桐數(shù)韻門堂疊境
設計者:李臣蕓戴佳榕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兩款空調外機防護罩,分別以東南大學標志性元素——中軸線上的南大門和大禮堂為主要意象,南大門實體與蓁巷段沿街的外機防護罩設計彼此呼應;配以南京主要標識之一的梧桐葉作為輔助,展現(xiàn)南京近代歷史文化氣息。主體材質使用穿孔鋁板噴漆,鋁易于拆卸回收,體現(xiàn)可持續(xù)再生理念;采用參數(shù)化(Rhino+Grasshopper)表皮與手工設計肌理結合,通過意象設計圖干擾穿孔大小形成表面效果;穿孔形狀為八邊形和四邊形密鋪,八邊形象征大禮堂和涌泉池,設計語言簡明。
綠嶼立方
設計者:許衡之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該方案致力于解決蓁巷附近空調外機雜亂的問題,在實現(xiàn)功能性與經濟性統(tǒng)一的同時兼具文化性與創(chuàng)意性。該設計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可批量搭建的外機罩與綠化燈箱。外機罩為鋁合金結構,側面覆聚碳酸酯板,經濟適用;正面為細金屬格柵,可單獨打開,方便檢修。外機罩整體造型與街道改造立面融合呼應,同時可在細格柵上增添各類文化符號與互動標語,體現(xiàn)東大文化與蓁巷特色。綠化燈箱外側為LED與發(fā)光亞克力板,可顯示招牌與東大符號;內部可放置盆栽綠化,便于維護管理,亦能美化環(huán)境。其亦能與外機罩便利地上下組合,形成整體效果。
植韻金陵
設計者:張海鷗錢芊芊杜思穎邱雯鈺
設計圖紙
設計理念
本設計以“生態(tài)共生·文化共融”為核心理念,將空調外機轉化為兼具功能性與人文性的城市微景觀。主體框架采用豎條格柵呼應街道立面肌理,并通過模塊化植物架實現(xiàn)立體綠化升級。
植物配置以低維護為導向,精選多肉、佛甲草等耐旱植物形成基底綠化,結合假植工藝塑造立體質感;在無風扇干擾區(qū)域植入空氣鳳梨,利用其無土附生特性優(yōu)化立面生態(tài)層次。植物架表面覆有可拆卸裝飾貼面,呈現(xiàn)南京古城墻磚紋、紫峰大廈等古今天際線剪影,使設備成為微型文化展廊。
空調外機框架創(chuàng)新嵌入5cm×5cm的微型“文化積木”單元,可組合為2×3或2×2的拼圖模塊,單體圖案融入東南大學禮堂穹頂、六朝松等符號,形成可動態(tài)重構的城市記憶圖譜。
設計強調社會參與性:居民既可認領植物進行滴灌養(yǎng)護,也可在種植袋防水涂層上創(chuàng)作彩繪;社區(qū)定期組織積木拼圖工作坊,通過調整單元位置生成不同主題圖案。
最終通過植物、圖紋與人的三重互動,構筑承載地域文脈、激發(fā)社區(qū)活力的街頭共生裝置。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ylXxoW0xzS-0pWncuN2yA
